最新资讯
- 08-18【CIA考前】不同进度考生如何…
- 08-14深圳市龙华区通过 CISA 人才可…
- 08-13直播回顾!9月CIA考前冲刺!
- 08-12中级审计师|如何提高考试通过…
- 08-12CIA考试全国考点汇总(持续更新)
- 08-12高级审计师|应急攻略+抢分攻略…
- 08-12CIA考生必看!预约+冲刺全攻略…
- 08-11商务部关于印发《企业境外廉洁…
- 08-11燕京啤酒修订《反舞弊制度》 …
- 08-11助力 9 月份 CIA 考前冲刺——…
快捷导航
- 中审推荐人系统使用说明
- 中审选课中心选课流程
- 各大银行客服联系电话
- 试题训练运用做题备忘录说明
- 中审选课中心“在线充值”及“余额支付”用户帮…
- 关于高级审计师课件加密使用问题
- 推荐新学员奖点券,免费开课程 兑换实物商品!…
- 关于支付限额导致无法支付购买的提示和解决
- 充值卡如何充值并快速开课?
审计新闻
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至2010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06年1月10日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协会工作的总体设想,对协会的自身建设和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刊记者就《规划》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规划》起草小组组长王道成。
记者:王会长,您好。协会的“五年规划”已经五届二次理事会通过。《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非常明确。从中可以看出,《规划》立足于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着眼于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在这里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内部审计和协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形势。
王道成:内部审计发展面临的形势,用一句话说是,乘风破浪正当时。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趋势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国外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和我国经济领域违法案件的频发,国家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活动的监管日趋严格,监管措施从过去主要依靠外部监督转向外部、内部监督并重,关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关注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也为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总的来看,我国内部审计当前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内部审计总体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内部审计在提高单位管理和效益水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更缺乏在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经验。应该说,我国内部审计当前的发展状况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要转变观念,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逐渐探索和积累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方法,这是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就协会工作而言,协会目前的发展趋势很好,短短的六年时间,各级协会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支持。但从总体上看,协会的工作方式还不能适应当前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广大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工作者的要求。比如,协会提供的服务品种比较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协会的社会影响力比较有限。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各级协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对滞后,不够健全,缺乏活力。这是各级协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记者:《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以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为主线,以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健全协会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保障,加强协会建设与推进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并进,工作机制创新和服务品种拓展并进,全面提升协会的职业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这一工作思路的确立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王道成:第一,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我国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内部审计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历程,已经形成了自身比较系统、完善的执业准则,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体系,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标志着现代内部审计的职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国内部审计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树立明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框架和工作准则体系,坚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我国内部审计队伍具有二十多万人的庞大规模,内部审计人员遍布于各行各业,相对分散,具有不同的职业环境和专业背景,这就决定了只有加强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建设才能有效地推动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作为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其基本的职责就在于: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工作准则体系;建立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框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育和倡导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这几个方面也构成了职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面。因此,把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建设作为今后五年协会工作的主线是当前内部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协会工作的基本职责所在。
第二,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好务是协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内部审计协会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自愿结成的职业组织。首先,协会必须广泛地吸纳会员,这样才能提高协会的代表性和服务的广泛性;其次,发展会员的目的在于普遍地促进会员的职业发展,包括:职业资格的认定,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职业地位的提升,职业权益的维护等等,这些都是协会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会员是协会服务的核心对象,会员的职业发展是协会的根本使命。要把协会建设成为“内部审计人员之家”。
第三,健全协会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内部审计协会有效工作的前提。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目前协会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许多方面还不健全,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比如,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沟通决策机制不健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协会作用的有效发挥,阻碍了协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因此,必须要学习发达国家协会成功的运作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国情和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加以吸纳,建立比较完善的协会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协会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记者:其中《规划》提出的未来五年协会工作的总体目标有两个方面,其中在协会建设方面,提出了“全面实现协会工作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自律型的转变,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内部审计职业发展规律的职业自律体制和协会工作机制”。这一目标在《规划》第九条得到了更明确的呼应,第九条提出了要逐步实现协会的“自养、自立、自主、自强”。据我所知,目前协会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阻力,有些地方协会的同志并非完全赞同?
王道成:有些同志不理解,我想这可能有些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协会要“自养、自立”,并不意味着协会要脱离审计机关的领导,不需要审计机关的支持了。协会是内部审计的职业自律组织,审计机关负有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职责。审计署已经明确,审计署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内部审计协会履行职业自律职能来实现。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因此,一方面,内部审计协会要服从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积极争取审计机关的扶持和帮助。同时,审计机关通过对内部审计协会的支持和帮助来履行其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协会不能因此而躲在审计机关这棵大树之下,必须要“自主、自强”,向民间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激发协会内在的活力和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协会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才能真正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社团组织履行职能的方式,服务于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内部审计协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起来。
实现民间化是协会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向民间化方向发展是由内部审计协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内部审计协会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自愿结成的职业组织,其性质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自律性、服务性、群众性的社会团体。协会工作对象包括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各种性质的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并将日益多样化。因此,内部审计协会的建设必须向民间化发展,只有实现了民间化,才能使协会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代表,才能实现靠提供优质服务而不是靠审计机关行政权力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才能全方位激活内部审计协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向民间化方向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建议》对我国行业协会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健全协会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逐步实现“自养、自立、自主、自强”,这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根本要求。
第三,向民间化方向发展是解决目前协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的根本途径。应当看到,目前各级内部审计协会无论经济实力、作用发挥程度、社会认同、行业代表性等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内部审计协会的人财物基本上依附于所属的审计机关,协会的工作方式还主要靠审计机关的影响力推动,工作中行政色彩浓厚;协会难以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入会的积极性,造成会费紧张,有的协会还面临着生存难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位认识不深,把握不准,还没有完全摆脱审计机关附属物的角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想让内部审计协会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协会逐步实现“自养、自立、自主、自强”,走民间化的发展道路。
记者:在推进内部审计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了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请问,这一目标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现实根据?
王道成: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当前的现实判断的基础之上的,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实现全面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我国当前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即要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微观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企业提出了加强管理,实现投入即资源集约使用的客观要求。“向管理要效益”是当前企业普遍的经验。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当前的经济生活当中,违规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经济犯罪、贪污腐败问题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部门、一些企业、一些单位轻视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苍白无力”。因此,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环节之一的内部审计,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是其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
第二,实现全面转型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客观趋势。经过二十几年的长足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相对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而言,在促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发展空间更大,内部审计在实施管理和效益审计上,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仅仅以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就无法使内部审计摆脱长期以来对其作为一个“成本中心”的质疑。推进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的转变,实现全面转型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实现转型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为实现转型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建立在以“控制和风险为导向”的基础之上,具有较好的前瞻性。贯彻实施好内部审计准则,对于推动管理和效益审计在我国深入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二是我国内部审计队伍已经积累了实施管理和效益审计的有益经验。在一些系统和行业,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大量管理和效益审计项目,为在我国实施管理和效益审计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三是管理审计理论已经初步形成,为实施管理和效益审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四是发达国家实施管理和效益审计的成功经验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所有这些都为实现转型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相信,通过全国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记者: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