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最新资讯
快捷导航

审计新闻

海信收购科龙落幕 “共同审计”环节买卖埋伏笔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09日|点击数: |字体:
 
历时半年波折,顾雏军“格林柯尔系”最有价值的资产——科龙电器(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21)26.43%的股权,最终确定以6.8亿元的价格,售予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空调)。
  4月24日,科龙电器公告了上述成交价格——比2005年9月首次披露的9亿元减少了2.2亿元。据参与交易的人士称,这一价格是多方反复谈判的结果;事实上,“讨价还价”耗费了大量时间。
  多位知情人透露,当时初步拟定的9亿元转让价格,主要是依据“格林柯尔系”对科龙电器及主要附属公司的占用款项估算而来,而顾本人也坚守9亿元“底线”。海信方面,则强调以科龙电器真实净资产定价,并一度委派会计师审计科龙,希望适当压低最终成交价。最终双方各有退步,以6.8亿元成交。
  由此,曾经的广东顺德政府“明星国企”科龙电器在2001年末易手于顾氏后,时隔四年余,又转至大型国企股东手中。此前的2005年11月,“格林柯尔系”另一较具价值的资产——美菱电器(深圳交易所代码:000521)20.03%的股份已协议转手四川长虹(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39),初步作价仅1.45亿元。四川长虹同样是国有控股公司,这一交易如今正待过户。
  此外,顾雏军在2002年-2004年间声名大噪的“国退民进”过程中获取的另两家A股上市公司——亚星客车(上海交易所代码:600213)、襄阳轴承(深圳交易所代码:000678),如今已渐被外界淡忘。亚星客车日前预告2005年亏损,因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即将退市,顾雏军至今持有其60.67%股份;襄阳轴承则在2005年8月顾氏被捕后不久宣布中止股权交易,今年1月更将国有控股权卖给浙江一家合资企业。
  在香港,堪称“顾雏军神话”策源地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8056),已自2005年5月停牌至今,无力作出任何财务披露,公司高管也相继离职。
  作为上述一切的起点和终结的顾雏军本人,据闻将于今年5月被佛山市检方以涉嫌经济犯罪起诉。其被控罪名,据称包括虚假出资、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职务侵占及伪造公章等四项。
  自2005年7月底被捕至今,47岁的顾雏军已失去自由长达九个月。他被捕前有关“还了钱我就没罪了”的辩解,在“格林柯尔系”分崩离析、值钱资产所剩无几的今天,已显苍白。

  定价
  至今,围绕海信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外界仍有诸多疑惑。舆论焦点之一,在于当初的9亿元“天价”究竟如何提出?如今的6.8亿元又是怎样达成?
  回溯2005年9月9日,海信空调与科龙电器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9亿元收购后者所持科龙电器26.43%股权。当时,正值顾雏军及其一干亲信被捕不久,科龙电器债主盈门,几近全面停产。尽管在收购前,海信对科龙曾有过短暂的尽职调查,但在“格林柯尔系”挪用科龙资金未明、科龙整体资产未清之前,9亿“天价”据何而出?
  一位参与收购的海信高管日前向《财经》记者表示,9亿元报价是一个多方协调下的预估价;决定报价的主导因素并非基于对科龙净资产价值的估算,而是对“格林柯尔系”所欠债务的估计。
  “并不是盲目开价9亿元,而是因为顾雏军欠了这个数,而科龙是他最值钱的资产,所以一定要卖9个亿。”这位高管说。
  当时,科龙复产乃当务之急,于是在报价9亿元的同时,海信也和科龙达成了协议,即9亿元只是初步约定价格而非最后价格。“具体的收购价格大家一直在谈。”这位高管说。海信当时的表态也很有技巧:“如果科龙的真实财务状况和它提供的材料一致,海信可以出这9个亿。”
  从双方在2005年9月9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中可以看出,海信确实为9亿元的收购价预留了相当的弹性空间。
  根据约定,在上述协议生效后七个工作日内,海信空调将支付首付款5亿元。而“协议生效”,系指此项收购得到商务部、青岛市国资委正式批复,并获中国证监会核准。在相关批复之前,海信无需支付。
  协议还规定,广东格林柯尔将与海信空调共同聘请会计师,对所转让股份的价值进行全面审计。最后,将根据审计确认的科龙电器净资产与审计基准日(2005年8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差额,调整股权转让款。
  显见,上述协议中设定的“共同审计”环节,埋下了之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伏笔,而事实正是如此。

分享到:

上一篇:查出的问题基本整改到位 山东审计整改获…

下一篇:深市主板业绩两极分化 非标审计意见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