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最新资讯
快捷导航

审计新闻

端木昌:该审计药价虚高的“总源头”了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16日|点击数: |字体:
 
这几年,“审计风暴”所向披靡,审计出的问题可以用“触目惊心”四字来形容。

从国家审计署最近公布的审计公告看,2003年18所部属高校的违规收费高达8.68亿元;2003年卫生部及北京市属10家三等甲级医院的财务收支问题不少,其中因药价虚高和违规收费两项增加病人负担2179万元,药品和医疗器械厂商向10家医院支付折扣、回扣、赞助等3亿多元……这些数字,无不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相信随着各项处罚、整改措施一一到位,这些情况或可改观的。

那么,接下来该审计谁呢?这应当取决于当下老百姓最大的呼声是什么。

当下老百姓最大的呼声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看病贵看病难。对此,卫生部部长高强列数了六大原因: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部均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政府对医疗市场监管不力。最近,高强又指出: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加剧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或许,造成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确实很多,也很复杂。难怪,高强部长在两会期间称:“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目前尚无灵丹妙药解决。”

要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确有难度,也似乎不很现实。怎么办?不妨先从一个一个环节抓起。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许爱娥在全国两会期间说:“我认为药价虚高是突出问题,而总源头是官员腐败。”她举例说:“按照正常程序,一二类新药审批总费用是4.8万元,批文评审通过时间至少需要5年。但目前,一些新药审批的速度从一个星期到几个月不等,批文价格低则数百万元,高则上千万元。”好,够了,问题就在这里。无论对于哪一家药厂,数百、上千万元的新药审批费用总归是一笔巨额负担。问题还在于,这笔巨额费用哪里来?最后又将如何消化?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药厂不仅把这笔巨额费用直接打入生产成本,提高了药价;与此同时,药厂为了在短时间内收回这笔“投入”,势必会采用商业贿赂等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并把这笔销售费用计入成本,导致药价一高再高。看,巨额审批费用事实上已经成了这个恶性循环的“总源头”。

既然是“总源头”,是症结所在,当然是值得关注了。

药监部门作为一个行政审批、监管单位,吃的是“皇粮”,仅仅凭着手中的审批权,便可以在一个新药上换取数百、上千万元的钱财,这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大概是谁都看得明白的。于是要问:一个新药的审批成本究竟是多少?扣除这个成本,这些年究竟多收了多少?而这些钱最后派什么用场去了?要知道,如此巨额审批费用,不仅直接阻碍了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临床应用,还因为药价虚高直接加剧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现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权力“兑现”、滋生腐败的温床。而权力“兑现”本身,就是一种腐败。因此,对药监部门的审计,已成为当务之急。

分享到:

上一篇:普华永道在日被停大客户审计

下一篇:审计法修改:框架不变增加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