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推进基层央行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6日|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近年来,基层央行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对完善内部控制、促进风险管理、提高业务运行效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基层央行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实践出发,分析当前绩效审计现状的不足,并提出了推进绩效审计工作发展的建议。

   主要问题

  (一)对绩效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内审人员认为目前人民银行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绩效审计缺乏基础,没有统一的审计模式,理论不完善,实践条件不具备,对绩效审计如何开展未能积极主动研究和推广。部分领导干部尚未认识到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认为绩效审计是针对生产领域而言,对非生产领域的人民银行来说无需强调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思想上不重视,对绩效审计不理解、不支持,从而制约了绩效审计在人民银行系统的有效推进。一是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制约着绩效审计工作。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低和受重视不够,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受挫,感受不到职业成就感。二是绩效审计工作面临挑战。一些审计人员不但缺乏绩效审计项目的理论学习,而且缺乏绩效审计的实务培训和操作指导,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信心不足。

  (二)把绩效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割裂。绩效审计包含传统的合规性审计的内容。审计产生的前提是受托管理,受托责任者对委托人或授权人交付经营的资产,要承担经营安全、完整和有效的责任,这是绩效审计所要关注的内容,也是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绩效审计不仅仅是资金收支、制度执行等的真实、合法,还应包括各种资源使用和配置的真实、合法,不仅仅包括已经实现的,还应当包括预期实现的。绩效审计是合规性审计的扩展和深入。合规性审计检查资产管理的真实合法,绩效审计则进一步检查资产管理的有效运用。事实上,合规性审计一般或多或少都涉及成本效益、投入产出等问题,实际上已经带有绩效审计的内容了。

  (三)指望制定统一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有人认为绩效审计在人民银行受阻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尚未制定绩效审计评价的统一标准,客观公正、全面评价被审计对象利用资源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存在一定困难。其实不然。绩效审计项目涉及专业领域众多,相互间专业的差异极大,而且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对资源配置的结果所寄予的期望值和满意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制定一套能够普遍适用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指望直接套用现成的绩效评价标准实施绩效审计,既不现实,也无可能。

    工作建议

  (一)大力宣传实施绩效审计的必要性。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使基层央行广大员工了解实施绩效审计的目的、意义,认识到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益。

  (二)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工作。通过认真开展审计试点,教育、引导和鞭策从业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依法、高效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责。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民银行内部绩效审计规则。绩效审计的目标是评价管理活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它要求审计必须具有确凿的法律法规依据和准则。因此,建议上级行制定有关绩效审计的工作指引,建立央行绩效管理评价标准体系,明确内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的目的、对象、范围、标准和原则,确保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四)不断改进审计手段和方法,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抓紧开发内部审计信息处理系统等应用程序,逐步实现各业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信息对接,并通过内审信息网络与先进的内审指标分析、评价监督软件,对收集的资料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对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给予预警,真正降低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五)正确处理合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之间的关系。在当前绩效审计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时期,内审部门要坚持绩效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真做好上级行及中支党委安排的各项内审工作任务,在合规性审计中逐步融入对工作效益、效率和效果的审计内容,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对策建议,为全面开展绩效审计铺平道路、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适当选择业务比较单一、范围比较狭小、涉及面和影响力较弱的工作开展绩效审计试点,为绩效审计工作积累经验、总结方法、锻炼队伍。(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赵彤 )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