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治水工程应公布绩效审计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8日|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导读】如果将治水工程进行专项绩效审计,并向社会公布,相信会对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产生较大的威慑作用,促使其更科学严谨地制定治理方案、节约资金。

  目前社会上没有第三方机构能掌握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因此也难以对治水工程进行评价。审计局作为市政府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于水务主管部门,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中立性。又因审计报告往往被作为问责的依据,因此具有较高的威慑力。如果将治水工程进行专项绩效审计,并向社会公布,相信会对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产生较大的威慑作用,促使其更科学严谨地制定治理方案、节约资金。

  据8月6日报道,天河区将投资约2.9亿元推进猎德涌(花城大道——珠江边)升级改造,该项目、包括管网改造和景观升级改造工程、猎德涌清淤工程、车陂涌清淤工程、棠下涌清淤补水工程。目前猎德涌景观及水环境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80%,计划今年底完工;而猎德涌清淤工程计划在今年底开工建设。

  广州治水可谓矢志不渝,治水历时十余载,其不折不挠精神可嘉。历次治水投入巨大,广州河涌水质整体向好。但不可否认的是,石井河、猎德涌、沙河涌等一批重要河涌治理效果出现很大的反复,在宣布达到“不黑不臭”的治理效果后,短短几年内,又回复到黑臭的旧面貌。

  据媒体报道,猎德涌曾经历过四轮治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2008年12月16日,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成立后,猎德涌开始第三轮截污。这次整治,在猎德涌东侧已有基础上新建了两条截污管。新建的管道直径比旧管道的直径大了两倍多,过水能力提升了四倍以上。尽管如此,在短暂呈现出“水清鱼游”的治理效果之后,猎德涌的黑臭问题再次遭到河边居民的投诉。

  如今天河区重整旗鼓,投入2.9亿元推进猎德涌升级改造,不知这一次治理效果会如何呢?

  水污染积重难返,治理任重道远,这些笔者都能理解;笔者难以理解的是,为何猎德涌每一轮治水设计方案总是存在不完善、设计偏低的明显缺陷,难道一次把事情做好真是“不可能的任务”?

  近年来,广州市民对于河涌治理的态度,从最初的支持演变到现在谈治涌则质疑,最重要的原因是几个重要的河涌治理工程注重景观“面子”,而不重管道“里子”;注重短期效果,而轻视长期效果。要扭转这种扭曲的治理思路和政绩观,必须加强监督和问责。笔者认为,最关键的监督和问责手段就是绩效审计。

  广州市曾对2008年治水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其中对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审计发现,至少23个单位存在30个问题,涉及资金超过6亿元。这些问题后来都得到了纠正或问责。可是财政审计仅审查资金使用的程序性、合法性,对于治水工程的效果、资金使用效率却没有审查。

  2013年,广州市审计局首次将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专项单列进行。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公布有关治水工程的绩效审计报告,也不知审计部门是否曾对这一动用数百亿资金的工程进行专项绩效审计。如果曾经进行过绩效审计,为何审计结果从未向市民公布?

  对于猎德涌、石井河等河涌水污染治理工程,不少市民的评价是为了治理而投入巨资“不值”,这一评价是根据其直观印象得出的;而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则认为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只是污染太严重,以至于效果不明显。监督有力的前提是评价科学,对治水工程实施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最终会使得问题浑水摸鱼,而监督无法落到实处。

  目前社会上没有第三方机构能掌握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因此也难以对治水工程进行评价。审计局作为市政府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于水务主管部门,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中立性。又因审计报告往往被作为问责的依据,因此具有较高的威慑力。如果将治水工程进行专项绩效审计,并向社会公布,相信会对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产生较大的威慑作用,促使其更科学严谨地制定治理方案、节约资金。同时也有助于公众对治水效果产生客观评价,对治水工程恢复信心。

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重大项目的投资绩效水平。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政府投资领域存在一定的盲目决策、重复建设,浪费程度严重,投资绩效较差、效率较低下等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和风险机制不健全。

  避免盲目决策要靠民主决策,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规定重大民生决策应通过市人大讨论,同时也建立了重大项目公众咨询委员会制度,在民主决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事前民主不能完全取代事后监督和问责,而监督和问责也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以利于下一次的科学决策。广州市要走出治水资金连连“打水漂”的怪圈,就必须祭出绩效审计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源:南方日报)

学员心声